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什么?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课程性质与任务,
规定课程性质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必修课。
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与
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学习后应形成的正确
价值观念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课程结构,规定课程模块构成和学时安排。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的内容要点,提出相关教学要求学业质量,描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分为毕业和升学两个水平等级。课程实施,对教学、考试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等提出要求。
中职学校的教学规范
1、预备铃响后,教师到授课班级候课。上课不迟到,下课不压堂,中途不离开教室。
2、教学目的明确,传授知识准确,重、难点解决得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3、教学组织严密,讲练时间配合合理,作业适量,注重课堂实效,不搞花架子。
4、教师语言规范、精炼,板书工整、简明、醒目。
5、
教学方法
得当,具有逻辑性、启发性、开放性、实用性,教学内容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熟练自如,正确使用现代
教学手段
和教具。
6、教师仪表端庄文雅,精神饱满,启发诱导,结合教材渗透政治思想教育。
7、传授知识同时要注重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适应学生各种能力发展需求,教学环节灵活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学到分析解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8、指导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学完单元会做小结等
学习方法
。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科目有哪些
各级别教师资格笔试科目如下:
(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
科目一
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
《保教知识与能力》
。
(2)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3)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
《教育知识与能力》
,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4)申请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5)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其中科目三的考查结合面试环节进行。
中职文化课和中职专业课的区别:
中职文化课是跟高中的课科目是一模一样的,目前文化课总共分了15个科,分别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
中职专业课就分了无数个科目,例如,医药护理、
土木工程
、会计等。根据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
中职学校
的专业课主要有15个专业类的近百个专业。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拓展模块二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拓展模块二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中职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附录7部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任务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在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研制小组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参考《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征求意见稿),认真分析和研究中职学生应该拥有的数学素养,列举出中职数学学科的16项数学素养,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从中提炼出中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最终确定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并从数学学科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三个方面界定了核心素养。依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确定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由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构成。其中,基础模块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内容;拓展模块一或拓展模块二是限定性选修内容或任意选修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总学时不低于144学时,8学分。其中,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不低于108学时,6学分。拓展模块一或拓展模块二可单独作为限定性选修内容,也可作为任意选修内容,限定性选修内容总学时不低于36学时,2学分,各地区或学校可依据地方资源、学校特色、专业需要及学生实际情况,从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的教学内容中自主选择。
(四)课程内容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一都包括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3条主线内容。
1.基础性是基础模块内容选择的基本依据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重要工具,数学基础模块应是中职学生学习的公共课程。作为基础内容,要求所有中职学生必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达到学业水平一的要求。强调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为主线,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理解与把握整个数学学科,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发展性是拓展模块一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的需求,拓展模块一仍以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为主线,但这些内容是对基础模块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3.职业性是拓展模块二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
拓展模块二的内容包括7个专题:数学文化、数学建模、数学工具、规划与评估、数学与信息技术、数学与财经商贸、数学与加工制造。另外,还有若干个数学案例:数学与艺术、数学与体育、数学与军事、数学与天文、数学与风险等。这些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
数学教育职业特色的体现,注重学生未来就业所需要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养成及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
向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