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7 21:24:16 | 向学教育网
进行确认。
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对自己填报的志愿进行第二次确认,这样确保填报的志愿没有任何的错误,即使出现的错误,也许只是一些学校专业的错误。在填报志愿时学生最好和朋友在一起填报志愿,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填报志愿,这样能够确保填报的志愿不会出现错误。
当学生发现填报志愿出现错误时,学生应该及时的进行修改,尤其是填错了高考志愿,可以登录填报志愿的网页进行修改。只要在填报志愿的期限内进行修改,考生都能够修改成功。如果超过了期限,学生就没有办法进行修改了,因为填报的志愿已经被提交。
扩展资料: 向学教育网
注意事项:
高考志愿填报首先要确立职业目标,制定学业规划,分类设计,再就是选择适合的大学,选择院校的层次应相对高一些、选择院校近3年的录取位次及分数应相对稳定一些,院校所在城市尽量发达一些,最后就是对学科(专业)门类及就业情况的了解。
对于部分高分考生而言,上大学只是打基础,考研乃至出国深造是最终目的。填报志愿应尽可能选择设有研究生院的名校,这种高校学科专业比较齐全,多数专业设有博士点,有些还是国家重点学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志愿填报
还能更改,但前提是在志愿、填报截止日期之前。
一般来说在截止日期前志愿是可以修改的,据悉,填报志愿截止时间前考生可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上网修改自己的志愿信息。但是填报志愿时间截止以后,任何人不得再进行志愿的更改。
考生在网上提交填报的志愿信息时,系统将对考生志愿信息进行数据逻辑校验。如果出现了红色警告信息,说明限制该考生填报该志愿或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不符合所填院校或专业的要求,考生必须根据警告信息仔细检查所填报的院校与专业,并进行修改,直至正确为止。
如果出现了绿色提示信息,说明考生在报考该类院校或专业时有相关要求,考生须查阅有关院校或专业报考说明或拟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
高考填报志愿的技巧:
一、志愿填报首选城市,不是学校、更不是专业:为了四年甚至更久的生活,为了谋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请记住,志愿要一定首选城市。
城市的选择必须和家庭情况相互配合,考生应接纳但不盲从家长建议。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高分者城市选择中必选“北上广深”,低分者则应当选择省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再次是临近省份经济发达城市。
二、重院校、轻专业,是错的,重院校、轻专业,是贻害无穷的馊主意。分高者,应该“重院校、轻专业”。报考6类及以下院校,应该“重专业、轻院校”,按照专业技术配比志愿与高校,找到就业前景最优的志愿填报方式。
三、填报真正的好专业,必须看懂新闻联播:文科大类专业就业质量高、厚积薄发,但就业形势严峻,分高就报财经类;理工科就业迅速,但就业质量低,后劲不足,分低才报理工科。如果新闻联播连续一年总在报道某个行业正面新闻不断,那么,不要犹豫,这个专业一定是好专业,绝对有前途。
怎么修改高考志愿如下
1.修改高考志愿前,要重新填写志愿草表,与原填报的志愿--对照,将网上需要修改的志愿删除,重新在网上输入修改后的志愿
2.仔细核对重新填报志愿的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避免错填志愿和无效志愿
3.不要反复多次上网修改。网上填报志愿有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反复上网多次修改志愿会给考生增加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慎重决定自己每-个批次的每-个志愿,尽量避免反复修改
4.建议考生不要集中在网报截止时间前几小时填报志愿和修改志愿。避免造成网终访问流量过大、网络不畅、网速缓慢,不能及时登录指定网站顺利进行高考志愿填报。
5.修改志愿后,最好再次点击“查询预览复核修改的志愿是否准确、是否有错漏。
6.网上填报志愿的初始密码为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考生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必须首先修改初始密码,然后填报志愿。
如果考生忘记了初始密码或修改后的密码,可持本人准考证和身份证到高考报名的县(市、区)招考办申请恢复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恢复后,考生要及时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修改初始密码
2、高考录取结果如何查
(1)、登录学校官网进行查询:考生要是想要知道自己的高考录取结果,第一个方法就是可以登录到所报考学校的官网上进行查询,一般而言,学校的官网会提前向考生们公布录取的结果
(2)、登录所在地区的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查询:第2种方法是考生们可以登录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查询,比如广东的考生就可以登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并找到查询高考录取结果的窗口,按要求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码、身份证号码以及相关信息,
3、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根据教育部规定,录取通知书需在本批次录取结束后一周寄发,一般7月是提前批和本科批次的发放、接收时间。对于录取通知书下发的时间,具体邮寄时间视两地距离而定,原则上按比较远的地方先发,一般寄出后10天内可到。
以上就是向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高考志愿资讯敬请关注向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