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人高考

成人高考报名条件 成人高考文言文常用的“以”和“之”有哪些用法

发布时间:2023-04-17 14:05:13 | 向学教育网

成人高考报名条件

报考对象,一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以外的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
3、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
4、报考高中起点升本科或高中起点升专科的考生应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


报考条件:
1、身份证明: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若身份证遗失,应及时到派出所办理带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同时标明身份证号码,并迅速补办身份证,以不耽误考试。
2、学历证明:本人最高学历毕业证书原件及相应复印件,按照教育部规定,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须持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其以上文凭。
3、工作单位证明:成人高校的某些专业对招生对象会有特殊的要求,如不少山东省对报考脱产专业的考生,要求考生出具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报考医学专业要求出具对口单位证明等等,因此考生如果选报这些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一定要预先备好相关工作证明书。不在户口所在地报考,也需要出示当地的工作单位证明,或者当地暂住证、居住证。

成人高考文言文常用的“以”和“之”有哪些用法?

“以”的用法

一、介词

作为介词,“以”的用法较多且意义复杂,但基本内容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其余用法大多可视为这一其本用法的引申和变化。分别说明如下:

二、表示凭借

基本用法和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人、某物为依据或凭借,可译为“用”、“拿”等。

例如: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五代史伶官传序》)

(3)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马伶传》)

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种技能为依据或凭借,意义有所虚化,除可译为“用”“拿”外,还可译为“凭借”、“依照”、“根据”等。例如:

(1)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於国也》)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於国也》)

(3)皆以用战为名。(《李将军列传》)

(4)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论毅力》)

(5)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马伶传》)

有的表示凭借某种身份、资格或地位从事某事,意义更为抽象。例如: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李将军列传》)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李将军列传》)

三、表示原因

原因是导致某种结果的逻辑根据,因此此种用法可视为表示凭借用法向更为抽象的事理逻辑方面的延伸和发展,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有时也可直接翻译为“凭着”、“凭借”。例如: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3)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

(5)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答李翊书》)

(6)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张中丞传后叙》)

四、表示带领向学教育网

可以带领、带领的其实也一定是可以依赖、可为凭借的,因此也与表示凭借的用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也可直接翻译为“凭”、“靠”。例如:

(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 氓》)

(2)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

五、表示时间

“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在”、“于”,有时可据需要译为“按照”。例如:

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李将军列传》)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於国也》)

六、表示关涉或处置对象

“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把”、“让”等。例如:

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卷。(《冯谖客孟尝君》)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冯谖客孟尝君》)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冯谖客孟尝君》)

必以其言为信。(《张中丞传后叙》)

“之”的用法

1、代词

它可以指人、事、事等等。它通常充当句子中的宾语。例如:

(1)一位绅士生病的丈夫说他愿意做这件事。(季将军攻打转羽:指所做之事,可译为“做”,分别作为“欲”和“为”的对象。)

(2)七十人穿丝绸和肉,黎族人民不饥寒交迫。然而,那些不是国王的人没有。(在《无人之境》一书中,指动词“有”前的宾语,指上述情形。)

(3)有句俗话。(庄子秋水:指“野语”的内容,可译为“这样一个词”,作为“你”的对象)

(4)孟长军责怪自己的病,从衣服上看出来了。(冯远科孟长军:指冯源,是指“剑”的对象)

(5)公众提供的食物是家庭的必需品。(郑波段雨燕:指应试书,是“词”的近义词)

在介词宾语结构中,它是指动词之前的宾语。此时代词的本义消失,只起到宾语的语法作用。例如:

有一句俗话说:“当一个人听到一百件事,他认为他不是自己”。我这么叫他。(庄子的秋水叫我:叫我。)

《诗经》说:“孝子不魁,永世思类。”这是怎么回事?(郑博端于晏)这是它的意思:这大概就是它的意思。)

李将军是什么?在《李将军传》中,李将军是什么?可能是李将军这样的人。)

只有陈说我们该走了。(在回答李易的书时,陈雷说他应该去找陈岩。)

2、连词(结构助词)

1修饰语置于修饰语和名词修饰语结构(定语结构)的头部之间,表示各种修饰关系,可以翻译为“得”。例如:

(1)而且,他们是国家的官员。他们怎么可能被替换

*(2)鸡、狗、狗、动物不丢的时候,七十岁的人可以吃肉。(几个人去乡下)

(3)今天,陛下把玉送到昆山。有随和之宝,有垂月之珠,有泰安之剑,有纤维之马,有翠峰之旗,有扬子鳄鼓。(劝退客人)

2主谓短句的主谓前句,取消了原句的独立性,成为一个名词性的正结构。在更复杂的句型中,它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和定语。根据语境,它可以翻译为“得”、“得”时、“得”的出现、情况(条件)等。例如:

(1)我怎样才能关心我的国家。充当整句话的主语。)

(2)李灵芝是个严厉的总理。(在《马陵传》中,李玲是阎相国:李玲饰演阎相国。在句子中充当主语。)

(3)在庄子的秋水里,你一直在炫耀自己,因为河水泛滥。作为“施”的对象。)

(4)我不知道东方有多白。(在《赤壁赋》中,东方是白色的:东方是光明的。作为“知识”的对象。)

(5)广智将士缺水。当他们看到水的时候,士兵们喝得不够多,他们不能靠近水。(《李将军传:李广当兵时》。充当状语。)

(6)南吉云向贺兰求救,但他妒忌自己的巡逻、威望和功绩,拒绝外出营救。(《张仲承传》后,南吉云向贺兰求援:明朝南吉云来贺兰求援。在整个句子中充当状语。)

(7)这是我的老师。(我在《马陵传》中所做的:我学到的是“老师”的属性。)

3、动词

去,到,等等。例如:

驱与薛,使官民如民应得到补偿,以量养人。(薛在峰袁科孟长军:抵达薛迪)

军队不知道它在哪里,所以没有跟着它。(据《李将军传:去哪儿去哪儿)

与“成人高考报名条件 成人高考文言文常用的“以”和“之”有哪些用法”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