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7 17:30:41 | 向学教育网
新高考96个志愿录取规则中考生可以填报若干个志愿,新高考实行的96个平行志愿,学生可以填报96个学校(专业类),平行志愿看似数量很多,但它给予考生的选择是唯一性的。以下是关高考96个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高考96个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
一是分数优先
即先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和投档。“专业(类)+学校”的平行志愿,是从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类)为志愿单位投档。
二是志愿优先
志愿顺序对考生有先后之分。对考生来说,专业平行志愿投档依据考生分数、志愿顺序进行。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相关批次的96个志愿依次进行检索,先检索第1个志愿,符合条件就投档,不符合条件立即检索第2个志愿,以此类推。一旦检索到符合条件的志愿并投档,后续志愿立即同时失效。
三是位次优先
大家都知道高考后各省的教育考试院都会公布一分一段表,这里面就会显示什么分数的考生在什么位次,而在志愿录取时也会对所有考生分科类按投档分从高到低进行位次排列,在进行投档检索时,就会先从最高位次的考生进行检索,在依次检索之后位次的考生,所以位次高的考生就会先被检索。
96个志愿填报诀窍是什么如果在志愿填报时能够填报96个志愿,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的“专业(类)+学校”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填报志愿时,考生们可以自由搭配学校和专业的组合,不用再跟以往一样要在同一个学校下填报几个专业,并且这96个志愿并不需要全部填完,各位同学还是需要根据自身选择填报数量。
值得非常注意的是原来模式下考生被投档到院校后,可能被调剂到该院校的其他专业;“专业(专业类)+学校”的模式下,考生直接被投档到了学校的具体专业上,不存在专业调剂。
平行志愿投档的三个步骤
第一,按投档成绩将每个专业类别的考生从高到低排队。在对同一批次的平行志愿进行投档时,每个专业类别都有一个队列,谁的投档成绩高,谁就排在某个队列的靠前位置。
第二,按每个队列的考生顺序,依次浏览不同考生的志愿。只有前面考生的档案去向明确后,计算机才会浏览紧随其后那位考生的志愿。比如,小明和小花读的都是物理科目组合(普通类),小明531分,小花530分,小明刚好排在小花的前面一位。投档时,计算机先浏览小明的志愿,等小明的档案去向明确了,再浏览小花的志愿。
第三,具体到某一个考生的志愿,则按照该考生填报的院校专业组顺序依次浏览。计算机投档时,先浏览考生所填报的第1个院校专业组,如果这个院校专业组此时还有空余计划,说明它的招生计划还没有被排在前面的所有考生“用”完,这名考生的档案可以投进这个院校专业组;如果第1个院校专业组满员了,再查阅考生的第2个院校专业组是否有空余计划,如有计划则投档,如没有计划则浏览考生的第3个院校专业组……以此类推。
如果计算机浏览到填报的最后一个院校专业组仍没有空余计划,表明此次投档踏空,则需密切关注这个批次的征集志愿,或参加下一批次投档。
2022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
1、分数优先:高考结束后省招办将所有的考生按类别(文科、理科)从分数高—低排成一队,根据考生的排名,从前到后依据考生的志愿向高校投档,只要前一个考生还没有投档,就不会投档后面的考生。
2、遵从志愿:省招办只向考生填报的志愿学校投档,考生没有填报的学校省招办不会投档。
3、一次投档:省考试院在正式投档前一般会进行多次模拟投档,看是否有问题,以及和各院校沟通是否需要调整招生计划等。
4、不再补档:模拟没有问题后,会正式投档,投档后不再补充投档,只有在院校没有录满的情况下会组织征集志愿填报。
2022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
一般来说,平行志愿填报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冲一冲:把有希望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A志愿;稳一稳:把与自己成绩“门当户对”的学校作为B志愿;保一保:把比自己成绩稍低点的学校作为C志愿。不过,要注意的是,“冲一冲”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乱冲,当然其中一个乱冲也无妨。同时各志愿间要拉开梯度,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一味追求最理想的高校,志愿填报过高(比如多个平行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就可能导致所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全部落空。向学教育网
平行志愿在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分数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增强了学校与分数的对应关系,考生们往往在志愿填报时“用足分数”,为进“更好”的学校,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随着近年来各地在高考填报志愿和录取中推行平行志愿,有关平行志愿的弊端,也成为社会关注的教育话题。具体而言,平行志愿在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分数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增强了学校与分数的对应关系,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更重要的是,考生们往往在志愿填报时“用足分数”,为进“更好”的学校,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目前平行志愿的制度设计,也很难让考生考虑专业兴趣,因为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投档而被退档”是最大的风险,因此考生在填报一所学校时,为规避风险,要尽量选择专业志愿服从调剂。有专家提出建议,将现在的“平行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之下多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调剂志愿”的志愿填报方式,改为用“院校+专业志愿”作为单个平行志愿的方式,以让考生在志愿填报时能更好地结合学校兴趣、专业兴趣进行选择。
举例来说,假如一本现在可填4个平行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可填6个专业志愿,某个考生的A、B、C、D志愿分别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微博)、东南大学、上海大学,每个院校志愿下再选择6个专业志愿;调整后的志愿填报方式变为北京大学某专业、南京大学某专业、北京大学另一专业、东南大学某专业、南京大学另一专业等等。为确保某些专业能按计划招满学生,还可设计院校服从调剂志愿,考生可选择专业志愿可服从调剂的院校。
从技术操作来看,这一操作完全没有问题,只要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方式逐一投档即可,而且,这种方式,也确实可以改变只注重学校选择,不注重专业选择;学校录取学生集中在一个分数段等问题,一些学校的特色专业可以招收到好学生。
然而,如果在现实中推进这种方式,将面临两方面问题。其一,学校的录取还要不要分数门槛,门槛怎么确定?依照“院校+专业”的志愿填报与投档规则,每所学校定然按照相应的专业招生计划数获取学生的档案,考虑到院校和专业已经结合,所以提档比例应为1:1,最后一名投档进来的学生的分数就是这个专业的录取分。这种投档方式很可能出来一个结果,就是某些名校的某几个专业,分数很低,甚至就为批次控制线,或者在批次控制线上没有生源。本来,这也属正常,在目前的平行志愿投档中,这些名校的某些专业,就基本上是通过调剂招满学生的。但是,目前的平行志愿投档,学校按招生计划数的105%左右获取学生档案,并确定投档线,被调剂的学生也在投档范围内,这被认为保障了高考录取的基本公平。实行按专业投档之后,某些专业出现很低的投档线,虽然也尊重学生志愿,保障了公平,然而,在学生以低分进入某些专业之后,会不会转眼就进高分专业?这不就给一些低分者进名校很大的操作空间?
其二,院校和专业紧密结合的志愿填报方式,需要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学生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的专业兴趣。就目前的基础教育而言,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明确的学校兴趣、专业兴趣的学生只有10%,很多学生选择志愿,一方面靠父母,另一方面,就是用考分去查找合适的学校。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新的志愿填报方式,可能一时难以扭转追逐名校的风气,反而增加了志愿填报的难度。
在笔者看来,上述构想,其实还是计划思维之下,基于“一名学生只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进行的录取方式组合。在录取中实行的还是分数单一评价,强调的还是分数的作用,而且,学校的自主权更为有限。
笔者认为,在目前统一高考基础上,只需调整平行志愿“一次集中投档、一次集中录取”的方式,为在一定高考分数基础上,允许考生同时向多所学校(比如3~5所)提出申请,高校可同时自主录取,学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然后再根据录取的专业、提供的奖学金、助学金进行自主选择,就可既让学生充分考虑兴趣,又促进高校充分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