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8 21:54:36 | 向学教育网
2022年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名单(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专业排名)
2022年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目前实力较强的最好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校是北京大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序号 | 院校名称 |
1 | 北京大学 |
2 | 清华大学 |
3 | 北京工业大学 |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 | 北方工业大学 |
6 | 南开大学 |
7 | 天津理工大学 |
8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9 | 中北大学 |
10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11 | 渤海大学 |
12 | 吉林大学 |
13 | 长春理工大学 |
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5 | 复旦大学 |
16 | 同济大学 |
17 | 上海交通大学 |
18 | 华东师范大学 |
19 | 上海大学 |
20 | 南京大学 |
注:以上内容为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部分名单,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下载蝶变志愿APP进行查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主要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学物理方法》、《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固体电子学》等。
毕业生去向是报考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到集成电路制造厂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以及通信和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和研究工作。
原标题2022年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名单
相关问答2023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目前的课程,主要就是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去向是除了报考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以外,学生毕业后还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集成电、半导体制造业相关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调试、检测等工作。涉及计算机、家用电器、民用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工业自动化设备、国防军事、医疗仪器等领域。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年来也逐渐热火起来了,竞争力也很大。微电子专业一直是经久不衰的报考热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新型电子器件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集成电路分析,各种电子器件的基础理论、新型结构、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以及新型集成器件的开发。
微电子学近年来的发展,使计算机能力成倍数地增加,硬件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有如激光器的研究应用、传感器的研究等的当代热点研究领域,都是微电子的范畴或者与之紧密相关。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和信息化工等。
目前及未来几年,这个专业都应该有不错的发展势头。而且微电子专业是一个强调操作性、实践性和技术性三结合的专业,毕业生可谓是“一技在手,工作不愁”。该专业毕业生可以做硬件工程师、专事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器件制作和工艺,尤其在一些技术创新著名的大公司里薪酬还是相当不错的。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理工兼容、互补的专业,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各种固体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新型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该专业良好的实验技能;了解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与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善于自学,不断更新知识;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借助工具书阅读该专业外文资料。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及实验、模拟电路及实验、数学物理方法、C++语言、数字电路及实验、信号与及实验、半导体物理及实验、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器件、微电子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CAD、微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和集成电路工艺实习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掌握新型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本专业良好的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