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0 01:51:48 | 向学教育网
本专业培养能熟练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在学校、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基础教育、文化产业、出版编辑、中文信息处理、公务行政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基本学制:3年; 学习形式:业余或函授
学分:总学分83,其中基本素质课程18学分;专业素质课程51学分;职业素质课程6学分;综合实践课程8学分。
1、中国现当代文学:把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理清其发展脉络及其特征,了解不同思潮、流派、文体在各个时期的演变轨迹,考察其成就得失。同时,通过对重点作家作品的审美解读,把对“史”的勾勒“带动”起来,以点带面。
2、中国古代文学:本课程主要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主要特征和规律,了解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家作品,并运用有关的文学理论分析和评价古代作家作品,同时学习各种文学体裁的体制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外国文学:课程内容包括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外国的文学现象、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变迁以及重要作家作品的阐释评价,在中西方文学关系中梳理外民族思想文化、文学精神、价值理念等,进一步阐述文学人学的深刻内涵和审美文化的共同尺度。
4、现代汉语:系统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词、短语、句子的基本知识和结构规则,掌握汉语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常见的修辞手法,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古代汉语:本课程旨在导引学生学习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能在工具书的帮助下,自主对一般难度的文言文进行标点、阅读、翻译的能力,并讲授某些传统文化技能(如作诗填词等),了解有关古代文化知识。
6、语言学概论:主要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考察有关的语言现象,从而提高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
7、文学概论:本课程着重展示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如文学活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文学史、进行文学实践活动打下理论基础。
8、中国古代文论:本课程旨在梳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及其与时代思潮、文学创作实践等的关系,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古代文论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概念范畴,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论中的积极思想和价值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创作实践。
9、西方文论:本课程主要讲授西方文论发展的概况、主要流派和理论家,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外国文学文化,掌握语言学、翻译学、文化研究、比较文化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10、写作:这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写作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课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基础写作》和《应用写作》。
《基础写作》主要讲授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写作技巧,完善学生写作的思维模式,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
《应用写作》主要讲授应用文书写作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应用写作思维,训练学生能写出规范得体的常用应用文书。
11、 新媒体文案写作:本课程着重介绍新媒体文案写作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新媒体文案创作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新媒体对文案的相关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新媒体的敏感度。
12、美学概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了解美的类型或形态,把握审美活动的结构与特点,体悟美的文化意蕴,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更好地分析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现象,并为从事各项社会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13、比较文学: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从宏观角度认识和把握文学在世界范围发展的共通规律,培养学生跨文化文学理念,增强对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化、文学关系的认识,并运用比较文学方法进行文学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就业丰厚,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
全国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校不少,但并不是每个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好就业,小编整理了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及排名,来看一下!
阜阳师范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贵州民族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郑州师范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云南工商学院
商丘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齐鲁师范学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湖南商学院
四川外国语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浙江外国语学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成都师范学院
张家口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1 | 北京师范大学 | 5★+ | 605 |
2 | 南京大学 | 5★+ | 605 |
3 | 华东师范大学 | 5★+ | 605 |
4 | 北京大学 | 5★+ | 605 |
5 | 中山大学 | 5★+ | 605 |
6 | 陕西师范大学 | 5★+ | 605 |
7 | 复旦大学 | 5★ | 605 |
8 | 四川大学 | 5★ | 605 |
9 | 中国人民大学 | 5★ | 605 |
10 | 吉林大学 | 5★ | 605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