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7 10:23:45 | 向学教育网
2022年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复试内容已经公布,以下是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复试形式及内容
1.复试形式
采用网络远程面试方式。主平台学校统一使用“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学生端使用双机位,主机位用于面试答辩,面对考生正面,次机位用于考生复试整体环境的监控。采用腾讯会议作为备用平台。
备注:网络远程复试相关软硬件环境准备、注意事项详见学校研究生院官(https://yjs.cdutcm.edu.cn/zsgz/sszs/content_77861)《成都中医药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须知》。
2.面试内容
面试内容分为面试提问、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提问内容采用综合性、开放性的能力型试题,在考核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考核实践技能、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外语听力测试考生理解外语语言表达的内容,口语测试考生用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外语测试时间一般不少于5分钟。
复试面试总成绩为100分(面试提问占80分,外语听力和口语占20分)。
3.总成绩计算办法
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进行加权计算。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总分为100分,面试提问、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之和为复试总成绩。复试成绩低于60分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二、录取原则
同一专业,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排名择优录取,并根据考生填写的《2022年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报考导师意向表》,结合导师意愿进行录取。
当考生总成绩相同时,则按照复试成绩高低排序确定录取顺序;若复试成绩仍然相同,则依次按照初试成绩、初试业务课一成绩、复试专业综合面试成绩、复试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的顺序择优录取。
单考考生不参与普通计划生排序,在其专项计划范围内择优录取,复试成绩低于60分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入学后3个月内,学校可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
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三、复试资格审查
考生须3月19日12:00-3月20日12:00将本人材料按顺序统一扫描成PDF文件,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远程面试系统进行材料上传,文件名为: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身份证号 姓名。
1.应届本科毕业生(必传)
①有效身份证(正反面)向学教育网
②初试准考证
③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所在学院教务部门颁发的学生证,含学校钢印页、个人信息页、注册页)
④《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⑤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签章的本科成绩单
⑥成都中医药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附件1)
⑦2022年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报考导师意向表(附件2)
2.往届生(必传)
①本人有效身份证(正反面)
②初试准考证
③本科毕业证、本科学位证
④《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注案表》
⑤成都中医药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附件1)
⑥2022年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报考导师意向表(附件2)
备注:
1.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注案表均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认证为准。网址:http://www.chsi.com.cn/
2.《报考导师意向表》中“一志愿报考方向”须与网报信息一致,“一志愿意向导师”须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22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中该方向中所列导师。
3.未按时上传资格审查材料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资格审核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复试,未按要求签订并上传《成都中医药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学校有权取消复试、录取资格。
点击链接查看2022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其他学院研究生复试内容:https://yjs.cdutcm.edu.cn/zsgz/sszs/content_77872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一本。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973计划”承担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创始成员。
成都中医药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和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针灸学、方剂学、中医眼科学。
省级精品课程:中医耳鼻喉科学、康复疗法学、推拿学基础、中医儿科学、中药鉴定学、中医诊断学、伤寒学、骨与关节损伤、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内科护理学、医学伦理学、金匮要略、温病学、刺法灸法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药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护理学基础、经胳腧穴学、中药炮制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