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8 22:55:49 | 向学教育网
广州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学校需要按照录取批次确定。 如果某省拨打一批招生,该省广州大学一般认为是一本学校。 第二批招生的,一般广州大学视为二本学校。
基本信息:
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学校指数:学习指数4生活指数4就业指数4综合评价5
亮点:一级8个,二级0个
硕士学位:一级35个,二级1个
国家重点学科: 0
科研项目: 1个
国家特色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校简介
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 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始建于2000年,具有90多年的办学传统。 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机遇,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要、人民生命健康),办好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三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黄埔研究院/研究生“一校三园”,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30043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951人。 学科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5所专业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现有10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74个,其中理工类专业41个,人文社科专业25个,艺术类专业8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2022年招生专业的74%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培养与引进并举,基本形成教师高尚、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职工32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15人,专职教育科研人员2042人,专职教育科研人员中聘任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263人,拥有博士学位1500人。 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名,特聘院士4名,双聘院士4名; 5名外国和国际组织人员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8人; 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万人才项目国家级人选11人; 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计划领军人才10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名的中宣部文化名家及“四人帮一批”人才项目4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 1支“珠江人才规划”创新团队; 广东省各类高层次人才45人; 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优秀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 329人。
学校坚持重要需求导向、一流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精准聚焦发展原则,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文社科、理科优势学科内涵建设加强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集聚工科力量,加强交叉融合,创造和形成新的工科优势; 探索以生物医药、基因编辑、生物信息、脑科学等为重点主攻方向的新医科学。 目前,由大土木学科群、信息学科群、数字经济与管理学科群、物质科学与装备制造学科群等优势学科群辐射带动,形成由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支撑学科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 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6门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计算机科学已进入前3。 学校在2022年软科中国最高大学排名第91位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名第619位,中国内地高校第57位;在2022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601-800位,中国内地大学排名第35-49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德才兼备、国家情感、视野开阔、热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为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文体艺语劳”五大公共素质教育中心学校现有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覆盖率达100%。 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现代化产业学院、1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5个省级教学团队; 获得5个国家级教育成果奖、52个省级教育成果奖。 广泛的“金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3门,省级系列精品课程73门,世界高水平大学课程和互联互通与学分互认课程200门。 “三创营”大众创空间获国家级大众创空间认可,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创新创业大赛成绩中位居广东大学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近三年来,本科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0.9%。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战略,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输创新枢纽”“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两个创新枢纽, 新建成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交叉创新等5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穗深港澳创新走廊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成立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发展南沙新,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含培育基地),省部级科研城市基础设施减震防灾与安全、网络空间先进技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交通、天体物理、分析科技、环境工程、清洁能源材料、应用数学、生物计算、分子遗传与进化、基因编辑、地理科学、岭南文化艺术2021年全校科研经费投入11.23亿元。 3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分别位居全国高校第30位和第80位左右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课题连续主持30项。 2016年以来,共申请国际、国内专利4219件,授权专利2026件,连续获得广州市专利大户荣誉称号。 论文质量稳步提高,《Science》 《Nature》等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增加,学校2021年SCIE/SSCI、CSSCI发行量2794份。 5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和社科奖金100多项。 不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和风险投资对接,促进“双创”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转化。 2016年以来,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176项,新增产学研合作平台56个,加入产学研合作联盟22个,共建研发中心50多个,实习基地448个。 与广州无线集团、广州越秀集团、广东丝绸纺织集团、广州智能装备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腾讯科技、华为、360集团、AlibabaCloud (阿里巴巴云)计算等近百家大型企业达成新的合作关系。 抗震、声像、网络安全、水环境技术等一批创新成果已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国内重大项目和企业得到充分应用。 咨政建言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批研究报告被采纳并应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综合门户城市和粤港澳湾核心引擎的国际影响力,聚焦粤港澳湾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开展国际/港澳台交流合作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成立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联盟成员大学18所,分布于五大洲15个国家17个主要城市。 土木工程新型复合材料与复合结构学科创新招商基地入选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招商计划”( 111基地)。 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广州大学- -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广州大学- -基尔大学基因干扰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等15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与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澳大利亚大学、海德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澳门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昆士兰大学、帕多瓦大学、华威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合作,“卓越创新人才与美国卫斯理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伊朗马桑德兰大学联合举办孔子学院。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广州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融合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创新型国家服务建设、粤港澳湾人才高地服务、国际科技创新建设、 加强广州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服务使命担当,不断追求学术卓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与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发展深度融合,为建设与广州城市地位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型大学而奋斗。
到此为止。七七网关于广州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的所有内容,数据都会随时变化,请根据考研等权威信息!
广州大学深圳学院是广州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高校排名中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身实力。那么,广州大学深圳学院在全国高校排名中的位置如何呢?下面将会为大家一一解答。
根据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排名,广州大学深圳学院位列全国综合排名第364位,本专科层面排名第179位。
中国大学评价网是国内最为受关注的高校评价评估网站之一,其2019年度发布的排名数据显示,广州大学深圳学院在全国的排名为第316位。
QS亚洲大学排名是一份权威的亚洲高校排名,其2019年度发布的数据显示,广州大学深圳学院在全亚洲范围内的排名为第284位。向学教育网
根据综合排名得分计算,广州大学深圳学院排名2285所高校中的第897位,排名得分1.88。
此外,根据其他排名网站和机构的评比,广州大学深圳学院在不同维度的排名中也表现出色,如学科排名、专业排名、师资力量排名等。
广州大学深圳学院始建于2003年,秉承“立德树人、勤奋创新”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设备、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总的来说,尽管广州大学深圳学院在全国高校排名中的位置并不特别优越,但其在专业特色、师资队伍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仍有较大优势和发展潜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州大学深圳学院会越来越好!